社區工作實踐分享
社區工作實踐分享

社區工作實踐分享

「實踐研究 - 社工建立社會資本的過程」問答環節節錄
  • 香港理工大學研究團隊回應
    問題: 可以見到 action change model有效分別檢討每個計劃的成效,但有沒有辦法從不同的計劃,再整合一些common 的practice wisdom呢?
    回應:

    PolyU團隊會於下一年的工作整合各計劃的默會知識和 practice wisdom。

    問題: 另一個問題,是關於轉變模型的,歸納轉變的決定因素的過程具體是怎樣呢? 另外,適當地以加入理論思考會否協助得歸納出這些因素呢,以及幫助找出這類計劃共同的因素呢?
    回應:

    決定因素的追查跟因果關係的分析如出一轍。尋找介入對象的改變及其原因,目的在於判斷改變是否跟社工介入有關。而採用理論,可能在介入前建立假設命題時有幫助。即是,有了介入工作的改變目標後,從理論中尋找有關能夠帶來改變的因素,然後設計能夠產生該因素的介入工作。不過,理論不一定能夠找出共同因素,反而經過研究多個類同的介入工作,歸納經驗,可能可以建立特有的本土理論,讓後來的社工人員作為參考。

    問題: 研討會的主題為實踐研究,很高興得知各計劃的實踐,但請問「研究」部分,除social capital index及接觸數字之外,應如何以實踐研究的model評估計劃成效?
    回應:

    在Action and change model中,其中一環是找出決定性因素,嘗試建立介入-成效的「因果關係」。

    問題: 研究團隊具體做了什麼支持機構推行實踐研究,除了每月一次的面談?
    回應:

    研究團隊以以下方法支持機構推行實踐研究: 

    1.協助填寫Action and change model 

    2.向不同的部門作意見反映 

    3.已設立whatsapp交流社群組 

    4.額外加開的工作坊 

    5.已舉辦的實踐研究系列講座 

    6.面談的文字記錄

    問題: 我見計劃的成效都是以量性數據為主,如出席率、派發的數量等等,那麼之後會不會加入質性的數據,例如同居民的對談等等?
    回應:

    會。已經開始收集質性的數據。

  • 香港傷健協會賽馬會沙田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 - 「融入里」社區網絡計劃團隊回應
    問題: 前線工作繁忙,同工如何分配時間去完成反思?
    回應:

    大型活動方面,每次活動完結後,所有參與的工作人員會約時間進行反思會議。工作員自己帶領的小組、活動,沒有特別安排反思時間,一般在小組、活動完結後或與服務對象交談後,即時回想某些片段,提醒自己應注意或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問題: 同工能否分享跨界別協作平台工作的經驗?
    回應:

    計劃開展的頭半年,工作員花較多時間聯絡不同的地區團體,講解新屋邨的工作及目標,邀請他們一起為居民提供服務。當工作員與不同地區團體單獨合辦過活動後,再設計大型活動:如嘉年華,邀請合作的團體一起開會,商討如何配合,推行有關活動。

  • 聖雅各福群會灣仔社區中心 - 「漁樂友里」新屋邨社區支援計劃團隊回應
    問題: 漁樂友里團隊會否考慮推動漁進樓的互委會的成立,以助漁進樓居民有正式代表入EMAC,但這又代表團隊沒有了邨內的辦事處。To be or not to be … 點揀?
    回應:

    問題: 請問居民在因為有議題,而跟房署有意見不合的時候,會如何處理他們的衝突,以及他們之間長期的關係?
    回應:

    問題: 疫情下的探訪活動有甚麼困難呢?
    回應:

    問題: 同工能否分享跨界別協作平台工作的經驗?
    回應:

    問題: 前線工作繁忙,同工如何分配時間去完成反思?
    回應:

  • 香港明愛粉嶺綜合家庭服務中心 - 皇后山下齊建新區計劃團隊回應
    問題: 受疫情影響,很多新公屋邨入伙期延遲,令部分計劃更少時間接觸新居民和義工網絡,想請教分享同工有沒有建議和策略令組織工作更為順利?
    回應:

    新居民方面,個人發現現時的新公屋準居民都較懂得使用網絡科技,在預派期準居民都可能已經在網絡(Facebook、telegram等)開設群組,同工亦可以設計計劃專頁,telegram group去與準、新居民溝通,初步建立關係、聯繫為未來組織工作作準備。義工網絡上,會嘗試先於新公屋邨鄰近的地方組織舊居民的義工網絡,可以為未來的義工網絡先組織固定的班底、人數,較容易吸引新的居民加入,亦能為未來推動新舊共融。

    問題: 前線工作繁忙,同工如何分配時間去完成反思?
    回應:

    個人認為可以試將反思的工作融入工作之中,只要懂得去反問、疑問自己的工作各項細節已經是其中一種反思。雖然多數前線工作的比例較高,但可以先嘗試在Admin工作投放反思的元素,從活動、小組、服務的設計、評估著手。從疑問「為什麼自己要舉辦這些服務?為什麼要這樣運作?為什麼服務效果是這樣?」當中的思考已經可以反思到我們工作、社會、服務使用者的實際情況等。

    問題: 同工能否分享跨界別協作平台工作的經驗?
    回應:

    個人覺得可以嘗試多點主動出擊,辨識到一些友好、可合作的團體,可以嘗試聯系、溝通一些合作空間,甚至提出一些具體的合作方案。

  •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秀群松柏社區服務中心 - 「共樂皇后山」鄰里互助計劃計劃團隊
    問題: 同工如何物色鄉村的農夫以發展將來的活動?
    回應:

    我們每星期落村時都會與村民接觸,透過進一步的關係建立和觀察村内農田等,再進一步討論起我們未來欲招募農夫,通常村民都會介紹村内有名的農夫或懂得耕種的村民給我們認識,從而發展未來城鄉共融的活動,例如農莊、墟市、鄉郊導賞等。

    問題: 除了靠本身與新屋邨附近的鄉村有連繫之外,接觸鄉村方面還有什麼途徑呢?
    回應:

    女青秀群扎根在北區服務長者多年,長者支援隊更是服務整個北區,包括鄉郊,故本身中心已發展了一整套鄉郊網絡,透過先結識村内領袖或本身扎根在鄉郊的團體,帶領我們給村民認識,再慢慢一步步發展自己有特色的鄉郊服務,例如現在專門做鄉郊的 CIIF 計劃「從北孤單網鄉情」等,故「共樂皇后山」開展時,也在已經有一定根基下,再慢慢結識我們希望再進一步合作的村民。

    如果機構未有 network,可以嘗試聯絡各村的村長以及鄉事委員會,如果該區有 NLCDP 或提供服務的社福機構,都可以嘗試聯絡;另外直接洗村也可以,不過要預期成功率較低。

    問題: 同工能否分享跨界別協作平台工作的經驗?
    回應:

    現時跨界別協作平台主要分三方面,第一是與區内小商戶合作,提供入伙及居民優惠,讓小店也可以向基層展關懷同時,也可以讓基層受惠及借此認識社區小店;第二是與政府機構協調溝通,促進入伙支援的發生,如房屋署及物業管理公司借出場地讓入伙街站發生,和入伙前的工程進度,又如向教育局了解當區轉校程序和收生安排,又如向社署了解社福設施落成進度及日後不同群體服務安排的服務範圍等;第三是與皇后山另外兩隊 CIIF 合作,如入伙街站的運作和分工、共同舉辦二手傢俱轉贈、服務對象的互相轉介和資源共享等。

    問題: 前線工作繁忙,同工如何分配時間去完成反思?
    回應:

    盡量做,壓縮行政時間。

    問題: 疫情下的探訪活動有甚麼困難呢?
    回應:

    需要配合防疫規定,目前探訪未有暫停,只要防疫要求做好就可以,例如不入屋探訪,義工與受訪者在門外/隔門交談,精簡每戶探訪的時間,相反聚會及多人活動就暫停。